当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水的浓度较高,这种势能差减小甚至逆转,就给水的吸收带来了麻烦。保加利亚儿科专家玛斯拉尔斯卡指出,对于幼儿来讲,每升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不适合超越100毫克,其中钠要低于20毫克,氟要低于1.5毫克。
大家常常用“水灵灵”来形容孩子,这是有缘由的。在婴儿体内,水分占其体重高达70%一80%,远甚于成人的60%,对于婴儿来讲看上去更为要紧。传统觉得,矿泉水采自地底深处,富含矿物盐和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孩子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正需要补充这类微量元素,那样从饮水中直接获得,既便捷又利于吸收,何乐而不为呢?
近期,针对这一现象,保加利亚的医学专家提出了警示:矿物质含量高的矿泉水会威胁婴儿的健康!这要从水的吸收原理说起。在初中物理课上,大家学过,水可以通过渗透的原理,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迁徙。在饮水的时候,体液的浓度高于饮用水,形成一个势能差,水分即可通过细胞膜,自然被细胞所吸收。
但当水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水的浓度较高,这种势能差减小甚至逆转,就给水的吸收带来了麻烦。正如一支鲜花抵入一杯浓盐水中,花儿不但没办法汲取水分,而且还会导致脱水变得干枯——这是由于体内水分的浓度不如外面,势能平衡被打破而导致体液向外渗出。
另外,矿泉水中的元素含量基本是针对成年人标准来设计的,其含量和比率并不合适婴儿摄人,特别是某些元素还对婴儿有害。譬如德国在2006年11月22日发布了通报,修订天然矿泉水、泉水及餐饮水法令。这次修订正是考虑到在婴儿的半成品食品中愈加多地用了天然矿泉水,参考了一份关于天然矿泉水中铀的含量与对健康构成风险的调查评估后进行的。法令限制了铀的含量,与需要在婴儿半成品食品标签或广告内加以说明。
矿泉水的硬度是以其矿物质含量来衡量的。一般把每升含矿物质50毫克以下的矿泉水称作“特低矿物质含量”;50~500毫克的为“低矿物质含量”,这种矿泉水口味较柔和,有肯定的甘甜味;大部分的饮用矿泉水矿物质含量在500至1500毫克之间;每升含1500毫克以上的则被称作“高矿物质含量”矿泉水,多用于运动、桑拿等人体损失矿物质较多的状况下。
保加利亚儿科专家玛斯拉尔斯卡指出,对于幼儿来讲,每升水中的矿物质含量不适合超越100毫克,其中钠要低于20毫克,氟要低于1.5毫克。超越这个阈值,就可能对新生儿的肾脏导致威胁。显然,大部分矿泉水对孩子来讲,都看上去太“硬”了。
有的爸爸妈妈会问,那我给孩子喝纯净水,是否更好?答案依旧是“NO”!经过二次加工的纯净水同样不合适新生儿的消化系统。正如前面所说,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是形成水分通过渗透吸收的动力,纯净水的矿物质含量过低,导致两者落差较大,也会导致吸收障碍。除此之外,长期饮用纯净水,还会使得孩子缺少某种矿物质,而且纯净水在净化过程中用的一些工业材料,可能对幼儿肝功能有不好的影响。
既然软硬不吃,那样哪种水比较适合孩子呢?据研究,自来水烧开后再冷却至室温,最有益于健康。经过烧开后的水,其中所含的气体降低了一半,水分子之间的凝聚力增加,与人体细胞内水的特质最为接近,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膜而为人体吸收。值得注意的是,不适合用铝壶煮开水,不然铝离子摄入过多,会干扰孩子的骨骼和神经发育;饮水机容易导致二次污染,也不适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