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是一种对于人脑的反映,它是对一种事物所产生的一同的、本质特点的反映,并且借用语言来达成。如大家遇见一个问题:什么是铅笔?大脑经过思索,不去想铅笔的大小、颜色、长短、形状、表面质地等非本质特征,而得出结论:“但凡中间裹着铅芯的书写工具都叫铅笔”,随之对与铅笔与毛笔和钢笔进行不同。这种对于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过程就是思维,它密切联系着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与客观实践活动。思维所具备的明确目的性和概括性,使大家能发现深藏在事物内部的各种本质联系。假如大家能明确事物进步的客观规律,并且可以借助这类规律指导实践和预见将来。由此可得,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过程,思维能力的进步程度是衡量儿童智商进步的要紧标志。

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对儿童获得常识和进步智商有直接的影响。举例,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计算“15加8是多少”,虽然他们都做出了正确结果,但学生们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却并不相同。有些选择凑十的方法,他们先把8归为5加3,然后使15与5相加等于20,再加上3得出23;而有些是列出了如此的算式:减去2,先把8加上2凑成10,与15相加后再减去2;还有些则是使用两个数硬加的办法,在15的基础上借用于在纸上画圈或数手指头,将数字一个个相加,最后得出结果。最后一种办法的计算速度非常慢,这其实是靠具体思维来进行计算的,或者说用这种办法的学生,思维能力是较差的。儿童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会常识的广度和深度,父母不单要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心他们的智商进步,尤其是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实非常大程度上,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并且具备非常高程度的具体形象性。譬如,儿童学习计算一直从数手指头或数实物开始的,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常识经验随之不断丰富,从而可以理解较复杂抽象的数学定义和关系。不过在他们剖析难点没办法解决时,仍需要借用具体事物作支柱。大家应该认识到,这一基本特征制约着小学时期儿童思维的进步程度,当然这一进步也历程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健全到健全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思维的进步水平也并不同。

小学儿童的思维进步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