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大促进了家政服务业的进步,但在服务供给与社会需要之间,依旧存在差距。一方面是十分被看好的潜在市场,其次是缺少科学监管规范和统一规范标准的行业近况,家政服务行业的进步困境亟待破题。家政服务行业进步水平的提高,需要在统一服务标准、净化行业环境的同时,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培育企业和个人的服务意识。
亮明企业身份
家政行业是一个地区性非常强的行业,以店铺10公里范围内的人群作为服务对象,形成了当下分散的市场格局。特别在近两年来,伴随大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家政服务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渐渐彰显,大大小小的家政服务公司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在行业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家政服务行业进步中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让买家对整个行业缺少信心。业内人士表示,保姆虐待儿童、老人,随便抬价、无故离职等问题屡见报端,一定量上表明了行业在进步中存在的隐忧,对于买家而言,加强了对家政企业的选择困难程度。在此背景下,统一市场规范,让企业在买家选择时亮明身份看上去尤为必要。
去年7月,由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家政服务机构等级划分及评定》正式颁布,并定于今年2月起推行。国家标准以家政服务企业的综合实力、人力资源、业务管理、服务水平4个方面作为衡量指标,由专门机构进行打分、评级。徐化愚表示,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今年引用国家标准对当地企业进行评星定档,以此帮助买家确定各家政服务机构的级别水准。
强化自律建设
评分定档只不过企业服务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对于企业进步来讲,还需要做实基本功,加大自律建设。业内人士表示,在现在家政服务行业的进步中,缺少严格有效的第三方监督体制,协会本身作为社会团体,主要进行企业间、企业与买家的协调工作,企业的服务水平提升更多依靠于自主提高。
事实上,面对激烈的市场角逐环境,传统服务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加大自己服务水平升级的要紧意义。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家政行业自律座谈会上,提高一线员工的技能水平、塑造企业的诚信形象被视为企业自律水平提高的重点工作。现在,每个生活服务协会每年会举办技能大赛,但提升行业整体的技能水平,还需要企业自己对职员培训的看重。在近年来拓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不少行业企业渐渐意识到,需要培训的不止是员工的技能水平,还有管理职员的经营理念,将来协会也将在全方位培训方面加强支持。而在诚信经营方面,现在行业内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诚信评测专家委员会,督促成员企业进行诚信建设。
呼吁行业准则化
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没标准的定价机制、后续服务含糊不清等问题,很大减少了买家的客户体验与对行业的信赖度,行业规范建设火烧眉毛。“整顿家政行业,应大力推进家政服务标准化。”全国人大代表刘桂凤在今年两会提交的《关于加大家政公司管理提升保姆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的建议》中表示,应从拟定家政服务的行业准则和地方标准,提升服务水平;严格需要家政公司需要有证有照拓展业务,搞好保姆的岗前培训、备案管理;拓展技术、水平定级的服务标准和薪资标准等方面着手,规范行业进步。
但也有家政连锁企业从业者表示,基于家政服务行业布局分散、从业者海量的特征,短期内打造统一适用的规范或定价体系并困难达成。“家政服务企业门槛较低,总是一个店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几个人就能开始营业,统一规范非常难落地。”上述从业者表示。行业规范的打造需要企业间加强沟通交流。他表示,现在协会正在就家政企业和从业职员注册登记平台、诚信建设、劳务纠纷解决方法等多方面工作,与企业交流建议。
网络化仍欠火候
“网络+”风潮兴起后,家政O2O企业层出不穷。其中不只有多样化服务平台强势入局,也有家政网等垂直类企业纵深进步。
尽管资本热钱一度涌向家政O2O市场,但也可以看到,进入2024年后,资本市场对家政O2O的态度渐渐降温。雇主对阿姨的认知目前仍旧依靠于面议,在行业规范尚未统一的状况下,雇主没办法通过互联网上的信息全方位知道阿姨的状况,网络平台非常难做到阿姨和雇主的高度匹配,“网络+家政”的爆发机会还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