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转包小白充数疏于管理收费没谱
家政保洁服务市场开始热门起来。这个行业在给市民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因自己存在的不规范之处频频惹来买家的投诉。近日,消协发布消费警示,“问诊”保洁业种种症候,提醒买家小心选择———
症状一私下转包违规经营
部分保洁“游击队”既不办工商执照,也没固定的经营场合,一旦买家发现问题,投诉无门。还有些保洁公司尽管办了证照,但一旦揽的活儿干不过来,便私下转包,非法充当起中介,服务水平总是大优惠扣。如,王女性选择了市区一家大型保洁公司到家整理卫生,哪个料保洁员既没统一着装和佩带工作证,服务步骤也不合乎标准,王女性细问才知,他们是由一家个体中介介绍来的。
症状二从业者参差不齐
因为淡旺季业务量相差非常大,一些家政服务公司淡季时大幅度压缩职员,到了年底业务量剧增时,再临时找人充数。小白仓促上阵,活儿干得不地道不说,还极大概导致意料之外事故。2008年新年期间,小王为爸爸妈妈请了家政来擦玻璃,结果来的两个保洁工都年逾50岁,干起活来行动迟缓,也不可以爬高。看着擦好的玻璃一点不透亮,小王一家非常是失望。
症状三疏于内部管理
多数家政公司疏于内部管理,一方只管揽活儿,一方只管干完拿钱,双方关系松散,特别到了旺季,人手供不应求,保洁工撂挑子的事时有发生。马先生的儿子定于2008年9月结婚,他事前打电话联系了市区一家颇有知名度的家政服务公司,预定好于儿子结婚的前一天早上8点,保洁工按时到新房打扫。孰料,当天马先生一家等到9点半保洁工还未露面,一联系,保洁工非要马先生派车来接。在路上,马先生忍不住埋怨了几句,他们立即罢工。因为来不及另找人手,马先生的儿子只得在尚未打扫的新房里结了婚,而家政公司对此也只是口头道歉了事。
症状四议价收费没谱
现在关于家庭保洁服务并没具体的怎么收费,多是“议价”。以擦玻璃为例,有些公司要价每平米2元钱,有些要价4元,一相差两倍,令买家摸不着头脑。
除此之外,因为家政保洁多是预约服务,只进行口头约定,而没规范的合同,家政公司不开具发票和收据,更谈不上约定损毁赔偿事宜,一旦出现实质服务与企业口头承诺不相符的状况,或发生物品损毁纠纷,买家维权非常困难。去年6月,李女性在一家政服务中心电话预定清洗油烟草机械,接线职员承诺保证服务水平,时间低于4小时,结果派去的保洁职员居然用了10个小时清洗这台不太脏的油烟草机械。李女性无奈投诉,家政公司却一口不承认,因缺少必要证据此事不了了之。
有鉴于此,消协建议买家选择保洁服务时,应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探寻具备合法资质、诚信度好的公司;与公司签订服务合同,详细约定服务内容;同意服务的过程中如有物品受损,应做好记录;勿忘索要发票或收据,作为维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