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以上学历,底薪1120元,加班另计,综合薪酬2000元以上。”在松江区的一家劳务中介公司,从江西来的农民工戴强发现满墙的招聘广告开出的薪酬标准几乎一样,除非不停加班,不然他非常难拿到广告中提到的2000元薪资,远低于他来上海前的心理预期。

新年长假刚结束,在沪上不少劳务市场里,一线操作工成为企业最紧缺的工种,业内人士担心,因为薪酬水平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生活本钱的涨幅,“用工荒”不再是短期现象。

与操作工相比,住家保姆的薪资仍然保持在不低的水准,最低月薪在2500元左右,但却同样面临着“一工难求”的局面。上海的结构性“用工荒”或将长期存在。

操作工月薪千余元

昨天,早报记者从沪上多家来沪职员就业服务中心获悉,新年以来,企业用工需要明显增长,前来求职的人数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不少企业开出几十人的用工单,但不少服务中心内还是冷冷清清。“用工荒”最明显的行业就是一线操作工与餐饮、旅馆的员工。

在虹口区职介所外来职员就业服务中心,员工表示,企业“招工难”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为外来务工者开出的月薪不高。“虽然一些企业广告上说月薪2000元,事实上是需要加班不少时间才能拿到的,普通的操作工职位都是按上海最低薪资1120元来开出薪资的,这好像已经成为默认行规。”

务工者或在老家就业

事实上,1000多元的月薪并没多少吸引力,由于不少农民工都是拖家带口出来打工,总是选择群租住房,至少月薪要在2000元以上,才能与在家乡打工持平。

早报记者在上海就业促进中心主办的公共招聘网上看到,虽然有一些机床工等职位的收入相对较高,能达到3000元至4000元,但一般都需要具备高中或技校以上学历。

业内人士剖析,因为近一两年国家看重“三农”问题,农民工在计算生活本钱后,都开始选择当地就业,“劳务工人只能愈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