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个月的孩子正是开始出牙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口腔内分泌的唾液中已含有淀粉酶,可以消化固体食物,可以给孩子一些手指饼干、面包干、烤馒头片等食品,让孩子自己拿着吃。最初时婴儿总是是用唾液把食物泡软后再咽下去,几天后,就会用牙龈磨碎食物,尝试咀嚼。此时的孩子多数还未长牙,牙龈会发痒,非常喜欢咬一些硬东西,这有益于乳牙的萌出。假如没硬食物可咬,他会咬玩具、咬衣服的。


不要错过这一机会,准时给婴儿添加一些固体食物,会使孩子以后断奶后更容易同意其他食物,防止影响身体发育。这个时候给孩子添加的固体食物需要是易咬、易碎、易消化的,使婴儿初步培养咀嚼的习惯,不可以单纯只喂糊类食品。多咀嚼还有益于孩子牙龈的发育,能够帮助以后长出一口整齐的牙齿,并能促进唾液的分泌,帮助孩子的肠胃消化吸收。

婴儿贫血是幼儿时期经常见到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商发育。幼儿贫血多数是由于营养不好的导致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少)贫血。


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现在世界上比较常见的问题,尤见于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国内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婴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重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幼儿成长速度非常快,正常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致使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因为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致使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让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原因,多种原因可妨碍铁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