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到两周岁,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刚开始阶段。从第一声啼哭后的母乳大餐到补充的配方牛奶,再到3、四个月后添加的糊糊与逐步增加的蛋黄、肉沫、鱼肉等各种辅食,孩子饮食好像与食盐的联系日渐紧密起来。

“婴儿期的孩子能否吃盐?盐量多少才适合?”就成了困扰母亲们的一个新问题。大家常常看到老人依据我们的味觉来衡量孩子,给孩子喂一些添加了油、盐、酱、醋的大人食物,觉得这种食物“有味道”能增加孩子的食欲,尤其是对那些平时里挑食的孩子,这一招好像还挺管用,却不知如此做在短暂地提高了孩子胃口后会诱发更紧急的挑食行为。

婴儿到底怎么样吃盐?新母亲们要遵循“无盐”——“少盐”,按部就班的过程。

1-12个月内的孩子肾脏功能还不健全,不可以排出血液里过量的钠盐,过多地食用盐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同时婴儿体内的钾也会因为盐的摄取而很多随尿液排出。另外孩子一旦习惯了过咸的食物,长期下去容易形成挑食的恶习,对身体的其他脏器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2个月以内的孩子一般不需要刻意加盐,普通的婴儿奶粉、米糊里都会配比适当的盐,这类盐足够孩子的成长需要了。

12个月未来的孩子可以在食物中添加适当的盐,一般盐量控制在2克/天的范围内,从小培养孩子清淡口味的好习惯,可以大大降低他们成年期患高血压的几率,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另外给孩子的食物严禁用味精。味精在高温下会产生有害的化学物质。

在这里给各位新母亲支个做食物加盐的小技巧:食物加盐不需要过急,等煮好后,出国前在食物表面撒上点盐就能了。如此一来防止碘在遇热过程中挥发,二来附着于食物表面盐的咸味保证了孩子对食物口味的需要的同时还降低了盐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