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最近第三成为公众关注热门。记者日前采访多位两岸专家,分析无痛分娩推行近况、利弊及推广之难。专家指出,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帮助产妇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包含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其中,需由麻醉医师进行的椎管内分娩镇痛的成效最为突出。
在美国无痛分娩推行的比率约为85%,英国高达98%,国内现在低于10%,台湾低于20%,两岸与欧美都有非常大差距,台湾知名妇产科专家、北京宝岛妇产医院院长姜礼盟告诉记者。
他进一步剖析指出,这一现象与麻醉科人手不足、未纳入医疗保险、传统观念等原因有关。两岸的麻醉科医师都不足,应对手术就已分身乏术;推行硬膜外镇痛,在台湾、国内的花费约为2000元人民币,均不在医疗保险给付范围内;另外传统观念觉得怀孕生产过程中用药就不好,这种观念虽不正确却有不少人相信。
姜礼盟说,医学进步,就是为了降低人的痛苦。作为首家京台合资国际化妇产医院,宝岛医院自建院之初就积极推广分娩镇痛技术,现在推行硬膜外镇痛比率已逾70%。
事实上,亲人陪产、导乐分娩等非药物性镇痛,也能帮助产妇减轻疼痛,在台湾的医院用更为广泛,国内可以学习有关经验,加迅速度在各大医院推进。
从事临床麻醉30多年的北京宝岛妇产医院麻醉科专家杜怀清对硬膜外镇痛或许会伤及脊神经、减慢产程、影响产后排尿、致使产后腰痛、影响哺乳等传说、疑虑逐一讲解反驳。
她说,推行硬膜外镇痛的原则是保证和维护母婴安全,用的麻醉药物剂量只有剖宫产的10%或更少,对产妇和孩子无不好的影响。除去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紧急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感染、紧急凝血机制障碍、过度肥胖等椎管类麻醉忌讳症的患者外,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做。
杜怀清指出,硬膜外镇痛能减轻疼痛,增加顺产率,还能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曾对200多位产妇进行追踪研究,其中100多个自然分娩的产妇中,未用无痛分娩的产后抑郁发生率高达34.6%,而用无痛分娩的仅为1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2001年开始全方位推行分娩镇痛,现在用硬膜外镇痛的比率已逾60%,在公立三甲医院中比较高,北大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拥有40余年妇产科临床经验的金燕志告诉记者,北大第一医院拓展无痛分娩较早,十几年来更是尽心竭力地宣传镇痛技术,人力缺少还是该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的主因。
她特别强调,目前大众比较关注药物镇痛,其实对产妇的心理安慰也非常重要。亲人,特别是老公的伴随,从精神上支持产妇,有时比药物还有用。